重回分房时代,楼市已死?
“大胡子说房”视频号已经推出,欢迎大家关注!
买房干货和楼市分析后续将第一时间在视频号更新!
时代的船头,正在轰轰烈烈的转向。
最近,市场出现社会主义最让人振奋的四个大字——共同富裕。
推动三次分配体系建立,调节过高收入,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共同富裕出世,可以说穷人立马笑了,中产鼓着鼓着掌发现不对劲,富人和资本已经慌了。
腾讯2笔500亿资金,诚意启动共同富裕专项计划。
雷军捐赠约6.16亿股本公司B类股份进行慈善。
扑面而来的求生欲,足以说明政策没开玩笑。
而同样瑟瑟发抖的,还有此刻一日一调控的楼市。
谈到共同富裕,楼市是不可能全身而退的。
无论是高房价剥夺人民的幸福感,还是随着房价上涨,不断拉大的贫富差距,更不用说背后涉及的红利分配问题。
共同富裕举着大旗,浩浩荡荡而来,会不会迎来楼市大洗牌?
高房价会不会成为过去式?
还是重回分房时代,人人都有房?
亦或是可以就地打坐,说声楼市已死?
楼市的底层逻辑,正在悄然生变。
为什么这么说,先要搞清楚,到底什么是共同富裕?
核心就是四个字:公平与效率。
过去是“效率优先”,一切看发展,而现在,要向“公平优先”转向了!但也绝不是不要效率,而是要向高质量发展转向了,追求分配上的公平。
如果追溯共同富裕的根本,实际就是公平、公平、公平。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一穷二白,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发展经济,因此效率一定是摆在前面的,因为只有做大蛋糕,才有分蛋糕的意义。
可是随着行业的野蛮发展,资本的无限逐利,效率背后催生的是越来越多的不公平。
野蛮发展的繁荣之下,任何的漏洞,牺牲的都是老百姓(603883,股吧)真切的幸福。
就拿房地产来说,房改的初衷,为的是借助市场的力量,改变商品房供应不足的困境,所以允许房企融资负债,这是过去追求发展速度、追求效率的必然选择。
但是资本总是逐利的,为了利润最大化,房企不可避免的走上了一条高负债高周转的赌徒之路。
赌的是房价永远上涨,赌的购房者购买力,赌的是地方政府的兜底。
赌赢了,房企赚的盆满钵满,赌输了,难过的却不止是开发商,还有房子背后的千万家庭,甚至捆绑的是地方经济,逼的政府不得不兜底,最终仍是所有纳税人在为此买单。
过去房价处于飞速上行期,开发商利润足,赢面很大,这些风险暂且可以忽视。
然而随着楼市调控,市场下行,开发商利润空间越来越稀薄,赌输的概率越来越大,再放任其野蛮生长,一旦云端坠落,带来的风险更加不可估量,这样的无序发展显然需要重视和监管的。
房企,只是过去楼市野蛮发展的一个缩影。
再往深处去挖,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城市资源的捆绑,楼市的刚性兑付等等。
楼市过热的本质,是从未从根本的分配不公去解决问题,房子捆绑的确定性资源太多,必然滋生套利行为。
共同富裕的本质,是调节分配中的不公平。
今年对楼市的打击,对学区房的打击,对开发商的打击,对银行贷款的管理,对二手市场的打击.....
足以看出,今年的调控确实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主线,曾经我们以为是刺激生育,但是如今政策已经揭晓,真正的答案是共同富裕。
调节楼市套利,当下的政策震荡,显然只是一个开始!
共同富裕之下,楼市到底何去何从?
底层逻辑正在改变,未来的楼市,到底如何走?
目前有四条清晰可见的主线:
首先,刚需被重新定义了,楼市的答案是租房、共有产权、安居类保障性用房。
完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这是8月17日第十次中央财经委员会,重点强调的房产工作重点。
仅仅过去一周,广州、厦门、成都等多地,已经在落地了。厦门在《住房发展规划(2020-2035年)》提出截止2035年,要将市场租赁总套数占市场总住房套数>50%,十四五期间,将新增公租房供应总量41万套。
昨天,东莞也跟上节奏,印发了《三限房建设和分配试点方案》,而三限房正是咱们常说的共有产权房,5折买房。
而这说明什么?
楼市的刚需已经被重新定义为租房,共同富裕短期要保障的不是低收入群体全部买得起房,而是所有中低收入人群,能在大城市租到租金更廉价的房子。
居住,不一定需要买房,官方已经对刚需进行纠偏,将需求引导到租房市场,才是此刻共同富裕探索的解法。
第二,房地产税、资产税会加速推进。
共同富裕,绝不能只调节高收入群体,因为收入真的不等于资产!
此前,国家统计局在《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中对于收入群体进行了划分,年收入超过12万,被划分为最高收入群体。
看到这个划分标准不知道各位慌不慌?
高收入群体,可是要适当调节,这很有可能是加所得税的节奏!
但单单看收入,能代表财富吗?
北上广深月薪1万,可是连房子的尾巴都够不着,而真正的拆迁户,可能家里三套房子,拿着3000的工资混日子,根本不用参与职场的内卷。
社会向来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比起收入差距,真正让人不平衡的,还是楼市这样乘着时代红利上涨的资产。
并且,每一轮货币放水,都是一次有产者对无产者的收税。
所以,房地产税、资产税,极有可能随之而来。
目前各大城市出台的二手房指导价,很可能还有更多的深意,是不是在为未来房地产税推出确定税基?
房地产税、资产税,很可能在未来加速推进。
第三,推动资源均衡化,尤其是教育、医疗资源。
这可以说是今年,感受最明显的一条主线。
学区房的奶酪,真的在动了。
2个月的时间,北京的学区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多校划片、教育双减、校长与老师轮岗纷纷杀来。
的确,学区房不可能从云端直接坠落至谷底,教育锁区,资源全面的均衡化的时代还未到来。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今年无论是政策推进的速度,还是改革探索的力度,都是空前的。
资源均衡化,已经不再是一句完全的空话,北京走在改革的最前端。顶部学区房德胜、月坛价格开始回落了,追求顶级学区的狂热已经开始瓦解,区域内部的均衡只是第一步。
而共同富裕要推进的公平,显然不止于此!
北京已经在示范,其他城市还会远吗?
最后也是楼市最重要的一条主线,就是推动金融风险软着陆,未来调控会愈发常态化。
站在今年的楼市,我们必须清晰的认识到,楼市的无序暴涨时代,将成为过去。
楼市对金融,对经济的捆绑,政府正在主动切割,未来的调控,将会越来越常态,越来越规范。
比如二手房指导价;
比如开发商三道红线;
比如银行的两道红线;
未来可能还会出现更多探索:可能是土拍,可能是地方政府,可能是中介等等。
很多人会误解,此刻密集的楼市调控,要的是楼市再也不涨,要的是楼市全面脱离市场化。
在我看来,根本不是如此。
政策想要的其实是楼市健康化、规范化,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爆发,毕竟十次危机,九次地产,地产行业的安全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安全。
而如何才能规避风险?
真正应该推进的是制度规范化。
让过去空间极大的监管盲区,注入阳光,避免因政策的改动,带来的预期波动,造成市场的大热和大冷。
楼市要的,是有支撑的慢涨,而不是无序的暴涨。
这轮调控,思路已经变了,不再只是限购限贷的简单堵死,而是对市场各方进行规范。
可以预见,未来这类调控会越来越常规化。
这对楼市来说,有利无害。
以上四点,我认为是共同富裕,真正能做的,也必须要做的。
那么,对于个人来说,目前还应该买房吗?如何看待楼市面临的政策风险呢?
警惕,但不必过度恐慌!
楼市依旧是我国的支柱性行业,核心城市的房产,依旧是具备稀缺性的资产。
楼市要的是规范、稳定的慢涨,而不是全面打死。
今年,市场确实很紧张,但多的还是市场火热后的应激式调控,未来还会因城施策,得到放松,真正规范各方主体的长期性调控,还比较少。
想要长效控制房价,还得回归根本问题,资源能否完全均衡化,资产保有环节的税收立法能不能真正落地,这些都是需要放长线10年以上的目光来看的。
目前对楼市的态度,其实是减少市场流通性,来冷静楼市。
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引导住房需求。
这都无法改变长期的市场规律,核心城市的房产,依旧是具备稀缺性的资产,楼市依旧是货币的最佳蓄水池。
也就是说,楼市的周期还会存在。
只是,市场规范不断完善之下,未来牛市会越来越短,分化会越来越剧烈。
昨天,中共中央宣传部强调,共同富裕是先富带动后富,而不是杀富济贫。
同理,楼市要的是规范健康,而不是全面抛弃!
之后真正要注意的,是选对资产,规划好负债!
高杠杆套利的时代,已经结束!
接下来的楼市,真正属于价值投资者!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大胡子说房。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相关知识
重回分房时代,楼市已死?
南京堵死离婚买房漏洞 二线核心城市楼市火爆
楼市调控“管好不管死”: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全国纠偏
机构预测5月CPI延续回落 或重回"2时代"
“死磕”房地产,万科错了吗?
4月份CPI今日公布 同比涨幅或重回“3时代”
老破小已死?瞎说!
南京堵死离婚买房漏洞!二线核心城市楼市火爆!
CPI时隔8个月重回2时代 ,下半年涨幅或趋于平稳
连续4个月均价超万元,房价真的进入“万元时代”了吗?
推荐资讯
- 1北京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出乎意 3989
- 2华为全屋智能AWE2024前 3576
- 3为什么进户线要用铝线 2644
- 4杯子送人有何忌讳吗 男人送女 2326
- 5用心服务筑就每一份美好 2208
- 6安吉云上草原售楼处电话&md 2006
- 7菏泽轻轨线路图已出?看看是不 1875
- 82020年竟有农村拆迁补偿4 1796
- 9探索现代人需求,安放生活理想 1710
- 10松下全屋净水系统:全屋深度净 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