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 | 合肥土拍“粥多僧少”,深圳降价20%热度仍在

无论深圳还是合肥,第二轮土拍热度较第一轮而言都有明显下降。

◎  作者 / 谢杨春 吴嘉茗

■■■

22城第二轮集中供地集中于近期频繁开拍,深圳、合肥均于29日完成第二次集中供地的出让,两城市分别成交21幅和12幅地,成交金额达453亿和191亿。

与第一轮集中供地相比,深圳、合肥本次土拍热度均有下降。但横向对比来看,较此前多城流拍而言,深圳本轮土拍仅一宗流拍且多地达封顶溢价,整体热度在二轮中较为突出。反观合肥,多数地块甚至竞拍企业数量不达标,土地市场遭遇“寒冬”。

深圳土拍最高限价整体调低20%

合肥过半数地块拍卖转挂牌

本次深圳、合肥的第二次集中供地从土地挂牌阶段开始便有几个相似点:

首先,两者供应量较为接近:深圳、合肥本次分别挂牌了22宗、17宗涉宅用地,供应总建面分别达到近280万平方米和300万平方米;

其次,在多数城市第二轮集中供地延迟、规则调整的环境下,深圳和合肥也不例外,且规则调整全部都意在进一步控制地价和降低未来指导售价,给市场“预冷”:深圳将22宗地块全部撤牌后重新挂牌,所有地块的总价限价整体下调20%,最高溢价率从45%整体降至15%,销售指导价降幅在3%-10%左右;合肥的17宗地块中,有9宗因为报名人数不足而从拍卖转为挂牌,导致原本应该9月17日完成的第二轮集中供地延迟至9月29日,由此也可见房企投资积极性显著下降。

最后,两者在土拍规则的调整方面也具备一些共性:设置准入条件、禁止马甲公司参与拍地;增强了自持租赁用房条件的优先级,深圳在土地达到最高溢价率后,将以往竞人才住房改为竞全年期自持租赁住房面积,而合肥部分地块中保障性租赁住房成为默认条件,改为竞装配率。此外深圳需要严查自有资金来源、合肥有地块首次采用竞住宅品质要求等,都是本次集中供地延期后,较为常见的规则调整方式。

深圳:降价20%后,多数地块封顶成交

国企、央企表现强势

整体来看深圳土拍关注度较高但难言“高热”,仅有18家左右房企报名参拍,大部分地块的参拍房企数量在3-5家。从出让结果来看,多数地块都达到了最高限价且进入竞自持环节,参拍房企数量减少,而竞争力依然不低。本次深圳土拍主要有以下4个特征。

降价20%后,22宗地块中17宗以最高限价成交

一直以来深圳的宅地出让量都较低,本次集中供地深圳难得地推出了较多含宅地块,虽然大部分位于非核心区域,但仍属于稀缺资源。本次22宗地块里,除了1宗地块由于商业占比高达60%而流拍以外,还有4宗地块底价成交(纯租赁、商住、定向出让、深汕合作区),其他17宗地块则全部以最高限价成交,南山区西丽板块的租赁用地甚至进入摇号环节。

参拍房企数量少,国企、央企是主力军

据统计,本次集中出让22宗地块,而总共仅有18家左右房企参拍,参拍房企数量尚不及地块数量。从参拍情况看,中海、保利、华发和华润均报名了10宗以上地块,从最终拿地结果来看,中海、保利分别竞得4、3宗地块,特区建发、深圳城投也有项目入账,国企、央企的表现依旧强势。

地块盈利空间小,房企赚钱难度较大

除2宗纯租赁用地以外,本次成交地块全部都有销售指导价限制,对比销售指导价与拿地楼板价来看,楼板价占销售指导价的27%-48%左右,能够盈利的空间已经不大。再除去配建的人才用房、学校、自持建面等,房企的实际楼板价远高于名义楼板价,更是大幅提高了房企的盈利难度。诚然,这也是本次土拍虽然“降价”,但仍然参拍房企不多的原因。

与首轮供地相比供应量大幅提升,但热度有所下降

纵观深圳今年以来的2次集中供地,首轮集中供地的供应量较低,仅有6宗地块成交,且其中2宗为人才用房,而第二次集中供地共有21宗地成交,可售商品房面积大幅提升。

但在供应量提升后,土拍热度却不及第一轮:第一轮集中供地虽然仅6宗地块,却吸引了25家以上开发商参拍,南山区西丽地块竞价超过150轮,民企龙光成为最大赢家;而第二轮集中供地成交地块虽然大部分封顶价成交,但在盈利空间也被严控的情况下,热度明显降低,参拍房企数量减少,最终有1宗地块进入摇号环节,而本次土拍的最大赢家也变成了中海、保利这样的央企。

合肥:土拍“凉意”十足

企业投资意愿弱、拿地盈利空间小

合肥的第二次集中拍地略显坎坷:原定于9月17日集中拍卖的17宗含宅用地先是其中9宗地由于报名人数不足,由拍卖转为挂牌,挂牌时间延至29日;但在29日上午合肥土地市场发布的场次安排中,9宗地块仅剩4宗,另外5宗则取消出让。

最终,合肥的第二次集中供地以成交总价191亿元、成交总建面225万平方米收场,从延期挂牌到取消出让,已经昭示着合肥本次土拍的热度不及预期,而从竞拍结果来看,同样“凉凉”。

普遍接近底价成交,仅2宗溢价率超过10%

本次成功出让的12宗地块中有10块接近底价成交,溢价率在3%以下,仅有皖投、城建分别以15%和12%的溢价率各拿下1宗商住地块,还有4宗被转为挂牌的地块最终仅有1个竞买人。而在合肥第一次集中供地中,多数地块都进入了“拼人品”的摇号环节,更有12宗地块成交溢价率均在20%以上。两场土拍相隔不足4个月,而热度的变化可见一斑。

部分地块出让需配建25%租赁住房,超过首轮供地租赁比例

合肥本次土拍将租赁比例作为默认出让条件后,地块需配建的出让比例从10%到25%不等,而首轮集中供地中,租赁住房比例也作为竞拍条件之一,封顶比例仅为20%。可见在地市转凉的情况下,政府在供地阶段依然保证了租赁用地比例。

整体地价房价比约为0.55,房企盈利难以为继

对比成交地块的居住楼板价与商品住宅指导价来看,本次土拍的平均房价地价比为0.55,在地价成本已经占了房价的一半的情况下,房企的盈利难度比深圳更大。且对比指导价与地块周边房价来看,房价基本保持稳定,政府控房价的决心依然显著。

国企央企拿地比例提高,本地房企皖投、城改、置地均有所得

从拿地房企来看,首轮集中供地中,佳兆业、文一、中骏、中梁、旭辉等民企拿下半数地块,外来房企在合肥仍有较高的拿地积极性。但第二轮集中供地中,拿地房企以国企央企(华润、国贸、招商等)和本土房企(祥源、合肥城改、安徽置地、皖投等)两大类型为主,外来民企仅有龙湖和和昌有所斩获,民企的投资活跃程度大幅下滑。

整体来看,无论深圳还是合肥,第二轮土拍热度较第一轮而言都有明显下降,但两厢对比来看,从流拍幅数、平均溢价率、参拍房企数量等方面,深圳作为一线城市,在都面临政策调控的情况下,土地市场热度还是高于合肥。

土地市场坚持从地价、房价两端严格调控,房企——尤其中小规模的民企拿地积极性大幅下降,第二轮集中供地成为国企和一些本土企业拿地的主要力量,未来行业格局有望进一步改变。

排 版 | 太 阳

本文版权归克而瑞研究中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以上代表克而瑞研究中心团队观点,仅供参考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克而瑞地产研究。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显杰 )

相关知识

快评 | 合肥土拍“粥多僧少”,深圳降价20%热度仍在
龙湖·龙誉城丨合肥土拍大战!龙湖连下三子,两子布局城东。
近两年首现新盘88折降价促销!深圳房价上涨“神话”破灭
深圳楼市画风突变:“打新”遇冷 有新盘88折降价促销
22城首轮集中卖地将超万亿,土拍热度“冰火两重天”
广锡渝三城土拍“撞期”,集中供地下竞拍热度分化
第三轮集中土拍门槛明显放松,但仍难扭转地市热度下行
“三条红线”压顶,优质地块竞拍热度仍将持续
1500万买进深圳一别墅,4年后降价630万拍卖却流拍,火爆楼市降温,到底发生了什么?
扫地僧科技:做装修垂直领域的社区电商

网址: 快评 | 合肥土拍“粥多僧少”,深圳降价20%热度仍在 http://m.jiajux.cn/newsview102220.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