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物业收并购超70起,行业规模战即将打响?
(文/解红娟 编辑/马媛媛)高杠杆房企积极自救背景下,快速变现的物业成为手中一张好牌。
例如10月15日,红星美凯龙(601828,股吧)同意转让其合计持有的美凯龙物业80%股权,股权转让价为税前6.96亿元,受让人为旭辉永升服务旗下子公司旭辉永升投资。
这并非个例。观点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10月15日,物企收并购案例达70起,涉及金额超过291.88亿元,已超过2020年全年。
“但凡出售物业资产的,基本都遇到现金流紧张。”同策研究院研究总监宋红卫表示,无论是蓝光嘉宝服务、富力物业,还是恒大物业、邻里乐,出售物业资产背后,其母公司皆背负巨额负债、陷入流动危机。
IPO受阻
所有风都有停下的那一刻。
2019年是物企开始受资本市场追捧的一年,当年就有12家物业服务企业成功上市。形成对比的是,2016年至2018年,物业服务企业上市数量分别为2家、1家和6家。
这一现象在2020年达到了顶点。彼时,受新冠疫情影响,物业从台后走向台前,成为众多投资人口中的“风口”。
反映在资本市场上,2020年有18家物企成功上市,并且都取得了较高的市盈率。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赴港上市的23家内地物企平均市盈率为38.65倍,股价平均涨幅为72.07%,其中17家市盈率高于20倍。
以建业新生活为例,每股上市发售价为6.85港元,2020年5月15日正式挂牌港交所当天收盘,报7.979港元/股,收涨23.53%。此外,截至2020年6月30日,建业新生活市值为106.45亿元,市盈率高达40.7倍。
但随着排队上市的物企不断增多,市场热度明显减退,“上市即破发”屡见不鲜。作为2021年首个成功赴港上市的物业公司,新希望服务开盘报3.77港元/股,低于每股3.8港元的发行价,截至5月25日收盘报3.820港元/股,勉强高于发行价。此外,截至10月19日收盘新希望服务报2.09港元/股,已跌破发行价。
和新希望服务一样跌破发行价的物企还有很多。有媒体统计,赴港上市的23家内地物企中,有超过一半企业股价处于破发状态。
与此同时,物企上市难度不断加大。亿翰智库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8月末,仅有12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此外仍有24家企业在排队中上市。
分拆上市受阻,部分物企选择叫停IPO。例如,阳光城(000671,股吧)与万物云达成换股合作,以持有的阳光智博100%股权换取万物云4.8%的股份;伯恩物业虽声称加盟万物云,但后者持股比例为100%。
上海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卢文曦曾表示,不管是加盟还是换股,万物云都得到了绝对的控股权,本质上来说就是收购事件。
未来3至5年是行业规模红利期
谈及收并购,不得不提到碧桂园服务。
2021年2月末,碧桂园服务以49.64亿元收购上市公司蓝光嘉宝服务65.04%股权,新增在管面积约1.3亿平方米之余,成为国内上市物企并购首个案例。
打造收并购样本之后,碧桂园服务频频成为物企并购案中的座上客。先是以100亿元收购富良环球全部股权,间接控股包括富力物业在内的各目标公司100%股权,后再以33亿元向彩生活服务收购邻里乐100%股权,且两宗收购事件相隔不超过十天。
完成上述三项收购事项后,碧桂园服务花掉了182.64亿元,新增在管面积远超2.15亿平方米,在上市物企规模上排名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万物云并未上市,但在规模上已与碧桂园服务形成对峙之势,随着两方收并购事件频发,碧桂园服务是否能稳坐物企宇宙第一还是未知之数。
事实上,不少物企公司都将快速扩张作为其追求目标,譬如提出“利润5年10倍”的旭辉永升生活,计划2023年签约面积4.5至5亿平方米,在管面积计划3至3.3亿平方米以上。
为实现这一目标,旭辉永升生活明确表示,新增面积50%来自市场拓展、20%来自大股东、20%来自合作方、10%来自收并购。
不过,理想和现实之间是有差距的,强大如碧桂园服务,都不得不面对房地产开发业务收缩带来的负面影响。碧桂园服务总裁李长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受房地产业务增速下滑影响,物业增量和增速毫无疑问会减缓。
如此看来,不会停下市场扩张脚步的碧桂园,选择收并购扩大市场份额。
为避免掉队太多,一二梯队物企同步加速扩张步伐。例如,金科服务年内完成5次收购,对象分别是重庆天江物业、上镜物业、重庆美利山物业、北京壹途和中科三心物业;海伦堡物业年内完成4次收购,分别是浙江鲁商物业、樱花物业、宜乐居物业和盛堂商管;龙湖智慧服务则在12.73亿元收购亿达服务100%股权后,又将部分九龙仓内地物企收入囊中。
这和兴业证券(601377,股吧)研究报告中的预测一致。报告显示,物企的业务模式比较一致,发展战略也比较雷同,未来必然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龙头物管公司将继续凭借先发优势、规模和品牌优势以及资本市场带来的金融优势享受规模红利。
兴业证券认为,未来3至5年是行业的规模红利期,物管行业将加速整合,物管公司之间也会分化加剧。
“收并购的最好时机”
从房地产开发业务中诞生的物企,在某种程度上并没有完全独立。
简单来说,在物业管理存量+增量的发展模式、无重大资本开支、净现金的财务状况、稳定的派息分红的背景下,行业估值下限十分清晰。也正因为“值点钱”,出售物企往往成为企业融资纾困的主要方式之一。
这点在融资收紧的2021年更加明显。据中指研究院监测,9月房地产企业融资总额为911.6亿元,同比下降43.8%,环比下降22.3%,单月融资规模同比连续7个月下降。
为融资纾困,富力地产创始人李思廉、张力将富力物业卖了100亿元,其中三分之二用于补充富力地产流动资金;同样“卖子求生”的还有彰泰集团,将彰泰服务80%股权卖给了融创。
值得一提的是,在最初的协议中,融创中国计划投入99亿元与彰泰集团成立合资公司,8亿元收购彰泰服务80%的股权。不到一个月时间,融创中国调整收购彰泰服务的价格,投入额减少至91.7亿元,股权收购价也改为7.3亿元。
恒大物业则因为价格问题归属不明。自恒大传出资金问题后,恒大物业曾接触过碧桂园服务、万物云、合生创展等头部企业,今年9月,碧桂园服务总裁李长江曾公开表示,与恒大接触过,但价格没谈拢。
兴业证券报告表示,房地产行业的政策调控已进入常态化阶段,板块内部分化会持续进行,出售物管板块会成为中小地产公司融资纾困的选择之一,今年下半年物管公司有望获取更多收并购机会。
“这也是收并购的最好时机。”同策宋红卫指出,企业出现资金链问题的时候,可以有较大的议价空间。
如此看来,或许正如李长江所说,物业行业的整合才刚刚开始。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相关知识
年内物业收并购超70起,行业规模战即将打响?
物业上市热持续升温 “收并购”加码或致行业集中度加剧
物业管理行业并购潮来临 规模争夺将成重头戏
资本助力物业上市热持续升温 “收并购”加码或致行业集中度加剧
资本助力物业上市热持续升温,“收并购”加码或致行业集中度加剧
多家物业企业净利润增幅超100% 收并购仍将盛行
物管行业收并购金额已超2020年全年,房企物管前途分化
收并购、扩大规模 金科分拆物业上市
物管行业加速整合,收并购热潮之下仍需“冷思考”
世茂服务并购加速扩规模 围绕用户与资产构建增长极
推荐资讯
- 1北京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出乎意 3798
- 2华为全屋智能AWE2024前 3409
- 3为什么进户线要用铝线 2443
- 4用心服务筑就每一份美好 2024
- 5安吉云上草原售楼处电话&md 1829
- 6杯子送人有何忌讳吗 男人送女 1824
- 7菏泽轻轨线路图已出?看看是不 1718
- 82020年竟有农村拆迁补偿4 1600
- 9探索现代人需求,安放生活理想 1527
- 10松下全屋净水系统:全屋深度净 1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