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老工业城市的新动力转型

  从7000人的小镇到现今总面积1.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400万的新型城市,历经70多年发展,株洲城镇化率位居全省第二,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一极,被誉为“神农福地,动力之都”。

  株洲古称“建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批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如今,昔日的老工业城市有了更新动能,年岁虽远而面容如新。“十三五”期间,株洲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以交通畅通、设施配套、旧城提质、碧水蓝天、城市绿荫“五大行动”为抓手,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高质量发展,催生老工业城市蝶变。5年来,实施旧城提质项目780余个,完成475个老旧小区改造,涉及改善6.44万户居民居住条件,完成棚户区改造5.92万户。株洲“十三五”的城市建设发展,有效实现了品质、丽质、气质“三质齐升”,让其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福地。

  “十四五”期间,株洲继续围绕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城市空间结构,建设宜居生态城市。

  创新更新方式 推动“6+N”任务落地

  开局决定全局,起跑决定后势。今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株洲正积极开展城市更新行动,探索城市更新工作机制、实施模式、政策措施、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大力推进以“6+N”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更新任务:

  一是出台《株洲市城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实施办法》,不断完善加装电梯政策体系,进一步优化流程,降低门槛,规范标准;二是因城施策、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提升株洲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水平;三是大力开展基础设施更新行动,加快城乡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四是大力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按照先基础后完善、先功能后提升、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努力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五是大力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打造“智能建造”和“绿色建造”升级版;六是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修复,不断提高城市宜居性和品位。以人居环境的大幅提升,打造日益强劲的城市核心竞争力。“N”是大力推进清水塘老工业基地、田心轨道科技城、董家塅航空城等重点片区城市更新,实现产城融合相得益彰。

  采取片区开发模式,即意味着,这一次城市更新在顶层设计、战略定位、规划设计等方面,力求突破。“通过采取重点项目、示范项目建设,以点带面,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建设,开创城市更新新格局。”株洲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提到。

  在推进城市更新过程中,株洲始终强化品质城市的理念,统筹运用好城市各类资源,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高标准谋划实施城市更新。把握好继承与创新、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使城市道路、设施设备、规划布局整体协调,促进城市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坚持运用市场力量,探索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受益主体共担的路径机制,形成可持续、可复制推广的城市更新新路径、新模式。加快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广泛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形成一套与存量提质改造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政策体系,切实提高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聚焦城市更新重点任务,坚持试点引领,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和政策约束机制。加强对城市更新效果的定期评估,提高城市更新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注入发展活力 描绘重点片区改造蓝图

  6月30日,田心路改造工程正式开工,这是株洲城市更新行动首个项目。株洲城市更新大幕由此拉开,一条路、一个片区、一座城市,由小到大,将带来哪些改变,又将如何持续推进?

  田心片区,是株洲打造轨道交通产业高地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战略支点之一。开展田心片区城市更新工作,是解决田心片区产业提质升级、交通拥堵、配套服务设施缺乏及泊位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打通田心片区对外连接通道、对内循环通道及物流通道,将田心片区城市更新打造成株洲市城市更新的示范性项目的核心举措。

  田心片区城市更新主要内容是“6+ 4+1”,即6条道路、4个学校、1个公园,并以此带动整个片区有机升级。“拉通片区主干道,把片区道路骨架先撑起来,将一部分道路平接进入主干道,让居民出行更顺畅。”株洲市城发城市更新投资建设运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此,株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政策研究,成立组织机构。株洲成立了田心片区城市更新指挥部办公室,起草制定《株洲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等支持配套政策,构建城市更新“1+N”政策框架,从规划、土地、建设等方面,形成对城市更新的政策支撑和制度激励。

  加快推进项目融资。加强从政策体系、组织机构、技术规范、项目建设等方面的创新突破,通过以市场化方式产生田心片区城市更新建设、开发实施主体,明确项目以经营性项目立项,并采取“二三级联动+一级服务开发”的市场化机制,确保项目全生命周期内收入平衡。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随着项目的不断推进,采取市财政每年注入资金的方式不断扩充项目资本金。

  加强调度推进项目建设。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实施挂图作战,启动研究片区内学校引入品牌名校办学问题。指挥部办公室建立“一日一会商、一日一调度”机制,加强协调配合,做到责任上肩,明确任务目标,加快项目推进。

  一甲子栉风沐雨,如今的田心片区老态尽显,通过城市更新举措,将为田心区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推进田心片区更新,从落实人才引进政策、改善人居环境等角度来看,都势在必行,更是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株洲的题中之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田心路改造只是开始,片区更新已经画好蓝图。

  留住古香韵味 延续历史文脉和传统风貌

  用青砖青瓦、亭台楼阁为元素构图,全景式展示株洲浩瀚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炎帝文化”“城墙塔楼”“寺观殿宇”“红色建筑”等内容跃然纸上,翻开《株洲历史文化建筑》一书,从其细腻的建筑肌理和引人入胜的典故轶事中,可以触摸、感悟株洲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受株洲古老的底蕴。

  2019年,由株洲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调研摸底、资料收集整理,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株洲历史文化建筑》出版,该书展现了株洲各个历史时期建筑物的前世今生与文化传承,是株洲市一项意义非凡的文化工程,对弘扬优秀文化、留住城市的浓度和温度具有重要意义。而这只是株洲推动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一角,更多人为了保护古建筑、老街区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城市更新中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是实现老城区新活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城市进入新发展阶段、扩大内需、构建大循环的重要战略支撑之一。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独特资源,在株洲,有许多历史村落,或文物古迹丰富,或村落形态独特,或精英名人辈出,清晰记录着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脉络。在传统村落保护方面,株洲也下足了功夫。

  踏入沩山,青山葱郁,流水潺潺,一派优美的田园风光。不同于一般风景秀美的山村,这里因为渊源千年的制瓷历史而更添了古韵。作为醴陵瓷业的发源地,沩山村至今还保留着与瓷业相关的瓷片堆积、古商店、古道、古桥等文物遗迹110处,是一个处处有历史、步步有瓷印记的经典文化名村,2019年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为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通过组织编制《醴陵市沩山镇沩山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株洲对沩山村历史文化价值与特色进行了评估,确定了保护原则、内容和重点;确定了保护范围,包括核心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界线和环境协调区,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控制措施;对保护范围内建筑物、构筑物和环境要素提出了分类保护整治要求,提出了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居住环境的规划方案等。

  “沩山保存的传统建筑物非常多,有123栋。沩山的古商店,从清代起一直保存到现在,有晒楼、门桩一些传统建筑元素,都依然保存得非常完好。”醴陵窑管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中村瑶族乡中村村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家祠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何孟雄故居所在地,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炎陵客家山歌的发祥地。近年来,株洲对中村乡文明保护单位的原貌保存、修缮、环境整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加大了财政投入,保护机构、保护范围、保护标志、保护档案“四有”工作逐一落实,充分挖掘和利用周家祠、八担丘、何孟雄故居等红色资源,抓好历史文化传承,打造党性教育基地,吸引大量游客来乡开展现场教学及社会实践活动。

  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株洲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通过完善历史建筑基础数据库、构建技术规范体系和管理机制,形成系统性保护利用的综合策略,积极探索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新途径、新模式和新机制,为全面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奠定基础。

  其时已至,其势正成。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株洲将抢抓机遇,坚持从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出发,紧扣“质量引领、品质提升、融合发展”的原则,着力增强城市的便利性、宜居性、韧性和智慧化,进一步激发活力、补齐短板,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城市更新路径。

相关知识

株洲:老工业城市的新动力转型
老工业城市转型: 从“三个烧杯”说开去
[禾田生态智慧城长一府]株洲的下一个故事 从长一府开始讲述
株洲清水塘吹响生态新城号角 以区域红利赋能绿地智慧生态城
铜川:老工业城市转型焕发出新活力
荣耀封顶 砥砺前行 株洲信息港产业项目1#栋喜迎封顶
[株洲中粮瑞府]回味经典 邀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6个项目同时拿证 株洲高新区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卢龙县增添产业转型升级新动力
国家透露信号,房地产不再这样搞,下任务了,这些城市迎“春风”

网址: 株洲:老工业城市的新动力转型 http://m.jiajux.cn/newsview103421.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