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摊!公摊!
1954年,香港四大家族之一领头人霍英东,望着8层楼高的香槟大厦,眉头紧锁,吐出四字:
“公共契约”。
旁边的律师连连点头,把打印好的文件分发给下属,合同的第一段写着:
楼梯、过道这些公共面积成本支出较高,开发商难以承担,为了更好的服务业主,需要大家一起摊派成本,实现共赢。
公摊问世。
可能霍总临走前,怎么也没想到。
把爱国刻在骨子里的他,却给后来的内地居民,留下祸乱。
明知不公平却无处维权,明知被欺负,却只能挨着,这些年,公摊面积,像无形的镰刀,无数次挥向老百姓。
2022年9月2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王凤华再提,取消公摊面积。
热心网友从住建厅文件中窥见端倪,以为要全民取消“公摊面积”,全网哗然。
结果负责人连忙跑出来澄清,仅仅“上报而已”,千万不要过度解读……
事实上2021年,王凤华就提出过取消公摊,只不过当初给的回复是:
“公摊建筑面积”是目前商品房屋一定会有的面积,也是业主不动产产权的组成部分。
流水的“上报”,铁打的“未果”。
公摊面积为何如此难以取消?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我们又应该如何避免被割?
下面的文字,帮你解答。
01 青出于蓝
事实上,早期霍总创造出的“公摊模式”,并非镰刀。
开盘时,公摊面积的计算公式会公之于众,还专门请律师做市场公证,告诉香港购房者,哪里被公摊,又公摊了多少。
业主心知肚明,虽然被公摊,但可以享受低房价,认为合理。
只是后来,市场低估了资本的贪欲。
1958年,香港出台政策,严打炒楼花,房价暴跌。遭遇房地产销售困境的李超人,为了控制开发成本,决心让旗下所有楼盘均采用“公共契约”。
在李超人的推动下,“公摊面积”遍地开花,成为香港房地产开发商的主流定式。
刚开始,香港开发商敬畏市场,以霍总为榜样,透明公开。
然而香港经济爆发后,房屋供不应求,还管什么榜样,就是一个老顽固。
开发商们取消了公示“公摊面积”,开始在里面大量注水,“内卷”严重,看谁注水注得多,注得妙。
比如把停车场、会所等公共空间,建得硕大无比,统统公摊给住户,然后偷摘出一部分,进行二次售卖,或者租赁出去,揽入开发商口袋。
更夸张的是,有开发商把飘窗设计的比卧室都大,然后计算到实用面积,号称人类住宅新模式。
玩得最溜的还是李超人,2006年旗下一个名叫元朗四季豪园盘入市,公摊比例高达40%,创造了香港历史。
香港老百姓忍无可忍,把李超人喷上热搜,上街游行,举旗呐喊,要求还一个公道。
期间,民众跟开发商利益集团博弈过几轮,最终香港政府不堪舆论重压,在2013年4月出台了《一手住宅物业销售条例》,规定:
新房只能用“实用面积”来标价。
如果不按照实用面积来标价,坚持把公摊面积包含进来,就会吃官司,罚款100万-500万港币,还会面临3-7年监禁。
从此,香港房地产,彻底告别公摊。
然而有意思的是,内地自从1995年引入公摊后,非但没有跟随老师傅取消公摊,而是发扬光大,成为全球独树一帜靓丽的风景线。
在模仿和超越这一块,不得不佩服,内地的开发商天赋异禀。
02 毒瘤发酵
2022年8月16日,山东青岛市民小李在网上哭诉。
当初买了一套110平米的房子,售楼处小姑娘承诺,项目公摊面积是31%,虽然占比挺高,但市场行情大差不差,勉强忍受。
然而当小李收房时,惊呆了。
全屋只剩下了三个小得可怜的卧室,最大都不超过9平方,主卧连双人床都放不下,他去找验房师测量了好几遍,结果只有61平方。
仔细算来,公摊比例高达46%。
小李很愤怒,找开发商理论,开发商开始用公摊系数、公摊率、套内面积等概念强行解释,媒体介入后,才承认:
将近1米的外墙,一半面积都得公摊。
电梯、大厅、走廊、垃圾道、变电室、设备间、地下室、值班警卫室公摊也就算了,墙还得公摊。
墙公摊也就算了,还造了1米宽。
估计香港开发商听了,也得认,这才是祖宗。
我在研究公摊面积的案例时,及其困惑,是怎样的市场环境,能培育出如此猖獗的开发商,这么肆无忌惮地从公摊里面做文章。
比如2006年,北京友谊花园小区,开发商给业主多算了8000平方公摊面积。
2014年,山东一高密度楼盘,得房率仅有48%,有人买了一套85平米的房子,到手不足50平。
2021年,山东某楼盘,得房率仅有46%。
2021年,山西太原某楼盘,公摊面积高达43%。
……像黑洞一样,深不可测。
其实买房时候告知公摊也行,哪怕是40%多的公摊,公之于众,消费者接不接受另说,最让人愤怒的是,欺骗。
买房大三居,收房小三居,买房双卫,收房单卫,买房变成拆盲盒,房地产滋生出一颗彻彻底底的:
“公摊毒瘤”。
取暖费、物业费、装修、除甲醛等等所有机构,都要滋养这颗毒瘤,按照建筑面积收费。
这里面最夸张的就是物业,公摊面积要收费,但公摊收益却只会揽入自己的腰包。
前几天受邀去朋友家喝酒,从小区门口到停车场都是电子屏,一进楼里电梯,吓了一大跳。
电梯门左右,身体左右,各有一个电子屏,居然后脑勺还有一个投影仪,正对着已经闭合的电梯门投射广告。
五屏联动,叽里呱啦,脑子嗡嗡响,放的广告还不一样,婴幼儿奶粉、电商平台活动、瑜伽、养老保险……可谓家庭全年龄段覆盖。
我问朋友,这么多广告屏,物业给你们反钱吗?朋友瞪大眼睛珠子惊讶地问我,这东西还能反钱呢?
朋友打过去电话去问物业:
你们这电子屏一个月收多少钱,既然作为公摊,我们出钱买的地方,是不是收益也得给业主分一分?
只听见电话那边小姑娘,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最后的答案是:
我也不知道收多少钱,领导从来都没提过,要给业主分钱,我请示一下领导……随后电话传来嘟嘟的声音。
03 种因得果
公摊这颗毒瘤在各方的滋养下,越来越大。然而就这样一个人人喊打的事物,居然不乏有专家为其辩解。
近日,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住房研究院院长声称:
取消公摊面积,可能给消费者埋下暗坑。
因为取消公摊面积,会导致开发商成本直线上升,那么势必会提高房价,不利于抑制房价。开发商也会因为取消公摊,偷工减料,影响业主的居住舒适度……
很多人跑来问我,这话有没有道理。
我的答案是,驴头不对马嘴。
这就像你去街边商贩那买西瓜,问老板,这瓜保熟吗?
老板说,这瓜吃了绝对解暑。
保熟?解暑,你这跟我玩文字游戏吗。
消费者不关心什么舒适度什么对房价影响,而是绝对的公平和透明。
我花大半辈子攒钱买了一套房,你总得让我知道钱花在了哪里,我到底能住多大的房子,天经地义。
公平透明,是消费者最基础最原始的诉求。
公摊面积,年年有人骂,年年不改革。今年2月份,新华社旗下半月谈,特批公摊面积,“别再让买房像开盲盒”,可惜依旧推不动这条改革之路。
为何如此之难,还是那句话,多方博弈:
一来,公摊面积能“掩饰”高房价的外表。
比如现在很多城市的房价是每平米2万元,100平米的住房,30%的公摊,表面上200万一套住房。
但如果取消公摊,面积就变成了70平米,同样是200万一套房,但单价涨到了2.85万每平米。
房价一夜暴涨42%。
开发商取消公摊,意味着自己的房价比别人贵了42%,房子没人买了;地方取消了公摊,意味着房价暴涨42%,“房住不炒”效果太差,要开罚单,谁也不愿当出头鸟。
二来,“招拍挂出让”制度下,地方财政已经跟地价牢牢绑定。
地方既要地价上涨,又要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就只能不断压榨开发商,从去年开始,大多数开发商的利润率已经创下历史新低,很多项目都在1%~2%左右。
三道红线+地产下行,死的死伤的伤,这时候取消公摊,让开发商自己去承担成本,建造社区公共空间,结果必然是偷工减料。
到时候楼盘没有大厅,只有一个小门洞,园林只有三棵树,楼与楼之间没有缝隙,紧密相连。
届时,新闻里播报的题目一定是,某城市某小区开发商无良,电梯只能坐下2个人,业主维权喊冤,双方大打出手。
城市化的终点变成了贫民窟……
所以破局的关键是,地方是否愿意让利,下调地价,给开发商留利润去做公共空间,同时限价,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这样就可以合理取消公摊面积。
或者保留公摊,专门成立监管部门,对项目进行专项监管,所有项目必须公开透明公摊计算方法,违规就要狠狠罚,甚至判处监禁。
但这条我是真没信心,因为对开发商来说,方法总比困难多。
取消公摊,肯定会到来,但肯定不在楼市下行期。
在这之前一定学会自保,买期房时一定要把合同看明白,清清楚楚白纸黑字,标明实用面积,收房时如果不符,一定要联合维权。
从以往的案例来看,胜诉率还是很高的。
我记得2016年9月13日,在快播案庭审上,王欣曾经提出过一个词,“技术无罪”。
但法院的铁锤,依旧给他敲了3年6个月的刑期。
因为技术无罪,使用它的人有罪,王欣用技术传播淫秽视频赚钱,于情于理说不过去。
种因终得果。
公摊模式有没有罪,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以它谋取利益,欺诈消费者的人,一定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相关知识
公摊什么意思
楼层越高公摊越多?公摊不是“浪费”的钱
怎样避开公摊风险
如何避开公摊风险
一梯一户公摊一般多少
二梯二户140平公摊多少
120平米公摊28算多吗
你知道你房子的公摊去哪了吗?
取消公摊和禁止卖期房有望实现
取消公摊是真的吗?取消公摊面积有什么危害
推荐资讯
- 1北京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出乎意 3798
- 2华为全屋智能AWE2024前 3409
- 3为什么进户线要用铝线 2443
- 4用心服务筑就每一份美好 2024
- 5安吉云上草原售楼处电话&md 1829
- 6杯子送人有何忌讳吗 男人送女 1824
- 7菏泽轻轨线路图已出?看看是不 1718
- 82020年竟有农村拆迁补偿4 1600
- 9探索现代人需求,安放生活理想 1527
- 10松下全屋净水系统:全屋深度净 1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