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陶艺家王树辉老师:任由无意识的艺术直觉引领

王树辉    

中国山东人,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现定居上海从事陶艺创作。TREE  ART  树艺术空间创始人。作品被德国、英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 、荷兰、新西兰等多个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的收藏家收藏。

2019年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 中国景德镇

2019年“情系浦江”庆建国70周年陶艺展   上海梧桐美术馆

2017年 “无界”一带一路中外艺术邀请展  上海梧桐美术馆

2016年   “符号上海—当艺术遇见邬达克”展   上海城市规划馆

2016年   “瓷意”海派雅韵系列艺术展  上海城市规划馆

2016年  “食色人生”: 树与小小鹃陶瓷艺术创作回顾展 喜马拉雅艺术中心

2015年  上海香格里拉艺廊  人间四月天“盛装舞步”当代艺术联展

2014年MADE IN CHINA  兰斯皇家博物馆 法国

2014年 CHINA :当代陶瓷炼金术 第一回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2013年 荣获中国收藏十大艺术陶瓷名品

2012年 广州陶艺作品双年展   金奖

2012年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暨《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作品评选》  荣获金奖

2010年《纳财童子》荣获上海世博会艺术创作奖

2010 年第七届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  浙江美术馆  杭州

2010年 现代陶瓷艺术展  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

2009年开发的表达 上海青年美术大展 上海 

2008年上海国际陶艺家邀请展 上海

2008年 台湾瑞芙奥画廊展览    台湾

2008年 阿德莱画廊艺术家联展       法国  巴黎

2007“中国墙”莲花艺术第二届中国当代艺术展  荷兰 阿姆斯特丹

2007年中国景德镇当代国际陶艺展                  中国 景德镇

2006年上海春季艺术沙龙                                   上海

2006年上海艺术博览会                                       上海

2006年第八届全国陶瓷创新评比展                    宜兴

2006年上海中青年艺术家推荐展                        上海

虽然疫情的阴霾没有彻底结束,但莫干山路上的M50创意园区并不冷清。20年6月20日午后,TREE ART艺术空间的手作陶艺活动开始了,到访这里的陶艺小白爱好者们,跟着王树辉老师的指导,专注地开始这段难得的创作体验。

IMG_6648.jpg

陶艺走入日常生活

连日来在王树辉老师的支持下,树艺术空间已数次举办了“陶艺走入日常生活”的陶艺艺术生活讲座和手作体验活动。这段时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陶艺家王树辉,这位此前频繁往返于上海和景德镇工作室之间的资深景漂,也十分难得连续几个月都宅在上海一边授课,一边创作。

第一次来到TREE ART树艺术空间的人,都会被每一个别致有趣大大小小的陶瓷作品吸引眼球,然后忍不住想落座大板桌前,一边喝茶看鱼,一边好好感受这个兼具了现代潮流文化符号、传统陶艺元素以及东方古典底蕴的奇妙天地。

当初从景德镇陶艺学院毕业后来到上海任教,到2004年又入驻了M50,创办TREE ART树艺术空间,王老师从此开始了景德镇和上海的双城生活。

双城生活

最近两年里,王树辉老师都保持“一城待一周”的节奏频率。按照他本人的原话来说,在一个地方待的时间长了,人就会松懈下来,特别是在景德镇的慢节奏里,待时间长了,人会变懒。所以按周制定工作计划,是合理而且比较高效的。

待在上海的时间里,他会多走多看,多琢磨创意,进行作品前段的思考阶段,直至完成图纸。“时时刻刻都需要感知新的东西。创作不是凭空能出来的,多看才能多思考,才能跟自己的创作结合起来”。

待在景德镇的时候,他主要进入创作的实操制作阶段。等晚上工作告一段落,王老师会和来到景德镇的新老朋友们聚一聚,海阔天空的聊艺术生活的一切。

“你会看到各行各业的人,都会来到景德镇,诗人、设计师、建筑师、画家以及茶商等等。在如今“非遗”被大力提倡的环境中,景德镇作为手工业重镇,来到这里的人能看到足够多的作品,也很容易获得有价值的体验”。

双城生活的节奏,给予王树辉很好的创作阶段分区。“如果只是待在景德镇,天天可能只会想着怎么制作。在上海的艺术园区里多逛逛多思考,就会想着怎么和雕塑装置等更多艺术形态相结合”。

无意识萌芽

两地迥异的艺术氛围和生活方式,也不断充盈着王树辉的灵感和对艺术的理解。这样的日常创作状态,萌芽在王树辉的童年时代。

记忆里的父亲母亲,都有过从事创意匠人的工作经历。

母亲曾是裁缝,设计服装,手工制作服装,很小的时候,王树辉就帮着妈妈一起画设计服装的图纸;

父亲在他出生前就拜过两位师父,一位是木匠师父,一位是摄影老师。然后70年代就拥有了一台日本理光相机。王树辉现在还记得父亲在家里做家具的场景,“大衣柜什么的,都有雕花,就看着爸爸用凿子一点点雕琢成形。到了今天,家里还在用五十多年前父亲做过的东北松家具和东北蒲草沙发”,质量杠杠的。

王树辉还提到去年女儿去日本演出,旅程中也总是随手拍各种和陶瓷有关的物件给他看。“问她为什么就拍陶瓷的东西,不拍其他种类,女儿说她也不知道,下意识就拍了”。

这样“无意识的艺术熏陶”,正在王树辉的家族里传承下去。

说到饺子系列的最初萌芽,也跟童年除夕的经历有关。“小时候家里有店铺,除夕大半天时间还在看铺子。要到傍晚以后,客人都走得差不多了,一家人才开始匆匆忙忙聚在一起准备年夜饭。时间太赶了,家里小孩也参与一起包饺子”,所以“饺子”是从无意识的时候开始,深植在王树辉的生命印记中的。后来的“饺子”系列诞生,与其说是标新立异的灵光乍现,不如说是对“环境无意识熏陶”后,自然而然诞生于手边的感知延续。

而今的“饺子”系列,不仅是王树辉的个人标签,也成为了他在陶瓷艺术圈鲜明的符号,出现在国内外的各种艺术展上。

材质的表达

在王树辉看来,“多看多做,无意识中感知的艺术”是积累艺术修养和培育灵感的最佳渠道。

但旁观者看来,这所谓的“无意识”状态,又何尝不是一种天赋和艺术直觉呢?

在高校学习和毕业后的创作生涯里,王树辉更将这种“无意识活在创作土壤”的生活方式坚持到底。

大一的时候,常常跟着大二大三的学长一起玩陶瓷,做手工。

大学毕业后,他一直跟比他大近十年的学长交流创作,尽量靠拢比年龄阅历更高远的意识视野。再加上双城生活不断推进并保持创作的良性周期运转,“饺子”的诞生以及后续一系列以饺子作为创意元素而创作的装置作品,就这样循序问世了。

“艺术创作,受到环境的影响最多,最怕固定模式。现在来说,绘画元素只是配合(个人作品)造型。”在王树辉看来,陶瓷本身门类很多,“不可能每一类都去做。总要有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领域去深入。保留材质感觉,改变制式进行创作”。对于创作来说,“每种材质都有适合它的表现方式。现在做陶瓷为主,那就尽量创作适合陶瓷特性的作品。比如金属、玻璃的质感,就不如陶瓷饺子更贴切。但以后也许会用金属材质,用水饺的符号,表达适合那些材质的创作”。

艺术破壁寻常生活

大部分普通人,如何通过艺术提升生活的品质?

对于这个问题,王树辉的建议非常务实。“一定要多看多接触。不只从一个方面,而是要很多方面。包括美学概念,方法论和太多切入点,博物馆就是一个学习的很好的地方。只有经常看,才能更了解美学的东西。然后带着美学的认知,回头感知看的东西。就像美食家吃得多了,自然懂得鉴赏食材和厨艺的高低。陶瓷艺术也是这样。多把玩陶瓷物件,从最便宜的物品入手了解,就像两个杯子,一个50块,一个100块,左手一个,右手一个,去触摸观察,对比差异;然后再拿100块的杯子和1000块的杯子,对比观察……渐渐的就会能看懂更多的东西”。

接下来,王树辉正在酝酿的作品系列,是“宋画”元素和“围棋棋谱”元素的装置。但作品的问世时间,现在无法预知。“一个单独作品拿出来没意思,整个系列才能表达得比较充分。现在才刚开始着手,这个过程可能存在多个变量。比如第一个到第十个是差不多的,但到了第十一个,变成了另外一类东西。可能做着做着,积累之后,想法就发生了变化”。

艺术就是这样,破壁寻常的生活,让普通人看到蕴藏于寻常中的关联和真意。让我们再次祝福王树辉老师,亦如生命之树系列作品的寓意,今后的艺术创作硕果累累。

相关知识

专访陶艺家王树辉老师:任由无意识的艺术直觉引领
居住在中国 | 专访云系赛道冠军王广祥&赵磊:思考让设计走在前端
优山美地“公园墅王”艺术空间启幕 再树艺术生活新典范
三棵树&安娜苏的艺想空间 ,让艺术成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独家专访 | 三棵树:打造六位一体绿色酒店 重新定义空间美学
地产人物专访:花样年地产武汉区域公司常务副总裁王幸祥先生
2020云上石材展|云上“问石”,一场浪漫与务实的艺术对话即将开启
谢天老师莅临辛乙堂木业参观交流
苏树辉受聘国际标量波量子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艺术漆进口10大品牌排行,2021年排名前十的艺术漆,展望榜发布

网址: 专访陶艺家王树辉老师:任由无意识的艺术直觉引领 http://m.jiajux.cn/newsview22347.html
所属分类:行业资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