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骏: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的痛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发挥好绿色金融的作用是题中应有之义。事实上,发展绿色金融已经成为新时代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助力经济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

尤其是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持续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人们对绿色健康建筑尤其是住宅的需求更为迫切,对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环球》杂志记者就如何破解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发展难点的相关问题,专访了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和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主任马骏。

绿色金融助力绿色建筑的“空间”

《环球》杂志:你经常谈到,在绿色金融助力绿色建筑发展方面,我国还有很大的空间。与欧美等在此方面发展更为成熟的国家相比,中国的这一发展“空间”体现在哪些方面?

马骏:这个发展“空间”首先体现在我国绿色建筑市场的发展潜力很大。建筑行业产业链长,涉及各类企业数量多、体量大,绿色建筑的发展将带动绿色建材、绿色消费等上下游数万亿规模的市场发展。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建筑的舒适健康和美好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此外,国家政策也大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例如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2019年发布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将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及绿色建材纳入绿色产业范围。参考发达国家的绿色建筑市场,我国绿色建筑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二是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及激励政策的完善将进一步释放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的潜力。绿色建筑在过去主要是靠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来推动,撬动社会资源有限,也给各级财政造成压力,因此是不可持续的。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估计,“十四五”期间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在未来可每年建设4亿~6亿平方米,相应地未来每年的绿色建筑开发投入资金需求会在3万亿~5万亿元的规模。这么大规模的投资需求,绝大部分需要依靠各类社会资本的投入,这其中,绿色金融政策和绿色金融工具将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绿色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如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等产品成功落地。同时,绿色建筑相关产业和项目已纳入到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标准中,可以逐步享受到对应的激励政策,如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新近联合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0年版)(征求意见稿)》将绿色建筑项目及购置消费、绿色建材纳入绿色金融支持范围。

《环球》杂志:当前我国实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对绿色建筑行业而言意味着什么?在此政策背景下,如何继续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马骏:目前,在对房地产领域进行调控的过程中,没有将一般房地产开发与绿色建筑开发区别开来。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对绿色建筑的支持容易被“视为”借机支持房地产开发,违背调控政策。因此,一些金融机构支持绿色建筑开发的努力受到限制。

为有效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市场的发展,在房地产融资进行合理的总量调控的过程中,应将绿色建筑项目与普通房地产开发项目区分对待。我们建议,应该在保证落实总量调控目标(如控制整个房地产行业贷款增速和总体杠杆率水平)的前提下,重点限制“非绿色”的房地产企业和项目,对符合条件的绿色开发商和绿色项目则给予相对宽松的融资条件,即在“控总量”的要求下“调结构”。

激活绿色金融积极性

《环球》杂志:在一些人看来,绿色建筑成本高回报小,如果这种现象持续存在,是否会导致绿色金融对绿色建筑支持的积极性始终在低位徘徊?如何解决这一难题?

马骏:导致有些绿色建筑的项目回报不高的原因很多。除了房地产调控影响外,还包括:消费者对绿色建筑认识不足,不充分理解绿色建筑的节能、节水和舒适性增加等好处;消费者不完全相信开发商所宣称的绿色建筑的好处;绿色建筑在融资便利性、融资成本方面还缺乏优势。

针对这些问题,产业主管部门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管理和监管制度,例如出台绿色建筑标识的管理办法、建立绿色建筑市场的信用体系等,并加大相关消费者宣传;绿色金融体系本身,也要针对绿色建筑市场的特性,进行相关政策和金融工具的创新。例如银行要投入力量分析绿色开发贷和绿色按揭贷的违约率与“非绿”贷款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实行差别化定价。要研发绿色开发贷、按揭贷、建筑光伏资产的证券化产品,绿色建筑保险产品,以及与绿色建筑碳减排相关的交易机制。

如果能较好地解决以上这些问题,成本高回报低的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也就能激发绿色金融对于绿色建筑市场的积极性。国际上多家知名房地产咨询机构的研究显示,虽然绿色建筑较普通建筑的成本稍高,但在发达国家投资绿色建筑会比投资普通建筑更具超额收益。也就是说,投资绿色建筑的潜在回报率高于对非绿色建筑的投资。

《环球》杂志:如何鼓励民间资本更多地参与到绿色建筑产业中?如何解决绿色建筑产业中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马骏:目前民间资本参与绿色建筑产业意愿还不高,主要原因就是前面提到的房地产调控影响、绿色建筑标识管理、绿色建筑的质量与性能保证以及消费端需求未激活这几个方面的问题。若这些问题能得以有效解决,并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绿色建筑项目会具备非常有竞争力的成本收益性,就会对民间资本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如果再从金融和财政政策上加大对绿色建筑的支持,将其更好地纳入绿色金融的支持范围,就更能激励民间资本投资这一市场。

绿色建筑产业中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主要涉及产业链中的中小微企业。绿色建筑行业的产业链较长、涉及主体较多,除了大型房地产开发商,还有大量中小微民营企业,比如绿色建材企业和节能技术服务公司。这些企业有一定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但大多为轻资本、高信用风险类企业,难以提供金融机构愿意接受的抵押担保品。要解决这些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方面是要完善绿色建筑的信息披露机制和整个绿色建筑产业链的信用体系,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绿色建筑项目信息平台,改善金融机构对这些企业的信用评价;另一方面可运用供应链金融等金融工具,以大型房地产企业为风控主体,有针对性地为建筑供应链上的绿色中小微企业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

《环球》杂志:2019年全球有超过30%的绿色债券募集资金投向绿色建筑领域,而中国发行的人民币绿色债券投向绿色建筑领域的占比仅约6%,导致这一差距的原因有哪些?为何绿色建筑企业对发行绿色债券“积极性”不高?未来发展空间如何?

马骏:绿色债券市场对于债券发行人的信息披露要求较高,对于资金用途以及整个项目的“绿色效益”要有很好的保证,一旦选择发行绿色债券,则要承担一定时期内的信息披露与质量保证的责任。由于自身在项目质量和信息披露方面还缺乏底气,这样的责任会让很多绿色建筑相关企业望而却步。

但未来随着制约我国绿色建筑市场发展的问题一一得以化解,我有信心会有越来越多的绿色建筑产业链上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绿色建筑在我国绿色债券市场中的比重也会上升至一个合理的水平。

激发绿色建筑消费需求

《环球》杂志:发展至今,中国消费者对绿色建筑仍知之甚少,这是为什么?在激发消费需求方面需要着力破解哪些难题,有哪些金融创新手段可以利用?

马骏:首先,消费者对于绿色建筑的需求是以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环保意识的提升为基础的。过去我国广大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较低,对住房的需求停留在维持生存必需品的层面,对房价十分敏感,不愿意承担绿色建筑相对较高的价格,因此,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

第二,大多数消费者对于绿色建筑的概念,及其对于自身的益处(节能收益、环境改善和健康影响等)还缺乏认识,相关宣传不足。

第三,一些绿色建筑本身的质量和绿色性能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消费者不相信可能获得的节能、节水的财务效益。即使开发商宣传了绿色建筑的益处,但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对于绿色建筑运维阶段的监控和信息披露机制,消费者无法直观地了解到绿色建筑的节能效益,消费者之间也无法实现口口相传的自发宣传机制。

由于以上问题,我国绿色建筑市场的消费端还远未激活。要解决消费端的问题,一方面行业监管部门要加大绿色建筑的宣传推广,另一方面要通过绿色建筑的信息披露和失信惩戒等配套措施,保证消费者享有应得的“绿色效益”。

从金融的角度来说,金融机构可以考虑通过提供“节电、节水计算器”App等工具为客户提供绿色建筑节能、节水所带来的财务效益的计算方法,用最简单易懂的方法普及“由于未来节省大量水电费,现在值得多花百分之几的钱去买或租绿色建筑”的道理。

同时,可以通过金融创新,提供利率优惠的绿色建筑按揭贷款等金融服务,激励消费者购买或者租用绿色建筑,以及通过绿色建筑性能保险等增信和风险分担机制解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从而激励更多的绿色建筑消费。

相关知识

马骏: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的痛点
赵正挺:绿色金融应该大力支持绿色建筑
平安租赁获“陆家嘴金融城绿色金融综合发展平台绿色项目”认证
中海发行50亿元绿色CMBS,规模全国最大,绿色金融成房企融资新通道
当代置业:绿色建筑的远见与坚守
聂梅生:疫情重塑和提升绿色建筑内涵
以绿色建筑助力碳中和
深圳拟立法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使用公积金购买绿色建筑 贷款额度可上浮
拥抱共同的未来,奥马冰箱绿色研发助力环保
正荣地产获香港质量保证局颁发“绿色金融发行后认证证书”

网址: 马骏: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的痛点 http://m.jiajux.cn/newsview36335.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