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视界|百胜中国赴港上市 仅有肯德基一枝独秀
来源:百胜中国全球发售公告
在中国,“吃了吗”显然比“你好吗”更能拉动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9月1日,百胜中国发布公告,公司通过港交所聆讯,正式开始招股,预计将于9月10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号为09987。实际上,4年前,百胜中国从Yum! Brands分拆出来,成为一家于纽交所上市的独立公司,股票代号为NYSE:YUMC。此次在港上市,也意味着百胜中国将同时实现两地上市。
对于消费者而言,多数人都熟悉肯德基,但未必知道百胜中国与其之间的关系。
早在1987年11月12日肯德基进入中国,首家餐厅开在北京前门附近。作为当时全球最大的肯德基餐厅,也是中国第一家西式连锁餐厅,随即掀起热潮。而引进肯德基餐厅的幕后推手正是百胜中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餐饮企业。除肯德基外,百胜中国还纳入了一些新兴品牌,例如塔可贝尔、东方既白、小肥羊、黄记煌、COFFii & JOY及Lavazza。
肯德基、必胜客仍是主力品牌 其他品牌发展差强人意
截至7月底,百胜中国在中国的餐厅已经超过10000家。其中,肯德基与必胜客是百盛中国旗下的知名品牌。
8月25日,因受到疫情期间对个人卫生状况的考虑,肯德基决定停用“吮指回味,自在滋味”广告语。据悉,该经典广告语已有64年的历史。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19年的系统销售额统计,肯德基为中国领先及最大的快餐品牌。截至2019年底,肯德基的门店数目约为其最接近的竞争对手的两倍。百胜中国半年报也显示,截至6月30日,肯德基在中国1400多个城市经营超过6700家餐厅。
1990年,百胜中国在北京开出第一家必胜客餐厅,此后必胜客在中国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19年的系统销售额及餐厅数目统计,必胜客为中国领先及最大的休闲餐饮品牌。截至6月30日,必胜客在中国500多个城市经营超过2200家餐厅。
除肯德基、必胜客之外,塔克贝尔是百胜中国在中国拥有独家经营和授权经营权的三大品牌之一。
塔可贝尔为全球领先的西式快餐品牌,专门提供墨西哥风味的食品,百胜中国于2016年12月在中国上海开设首家塔可贝尔餐厅。相比于肯德基与必胜客多年发展积累的上千家餐厅,塔克贝尔起步较晚,发展也相对较慢,截至6月30日,中国有9家塔可贝尔餐厅。
今年4月8日,百胜中国发布对于黄记煌的收购公告。根据公告,收购完成后,百胜中国将成立中餐事业部,完全拥有三个中餐连锁品牌。此前,百胜中国在2005年自创中餐品牌东方既白,主做中式快餐;2012年46亿港元收购“火锅第一股”小肥羊。
目前来看,百胜中国旗下中餐品牌表现差强人意。
2005年,百胜中国打着“肯德基的兄弟品牌”创办中式快餐品牌东方既白,主要分布于繁忙的交通枢纽,首家门店便开在上海最繁华的商圈徐家汇。如今,15年过去了,与肯德基的6700家门店相比,截至6 月30日,东方既白餐厅仅有11家。
2012年被收购的“小肥羊”也在百胜中国的运营下日渐消瘦。体系松散、缺乏标准化管理、继续扩张瓶颈,百胜中国前CEO苏敬轼曾公开指出小肥羊存在的问题。八年间,小肥羊在国内的市场规模极度萎缩,从巅峰时期的700多家,减少至6月30日中国及国际市场的260多家。
此外,百胜中国公告显示,黄记煌2004年创立,截至6月30日,在国内外拥有超过600家餐厅。黄记煌主要以加盟模式经营,为业内领先的焖锅品牌。据悉,2017年8月,黄记煌母公司煌天国际曾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焖锅第一股”上市梦最终以失败告终。
煌天国际招股书显示,黄记煌从2014年到2016年的营收分别为4.17亿元、4.99亿元和4亿元。此外,自营店仅有6家,99%为加盟店。在近年的发展中,黄记煌多次被爆出卫生、安全等隐患,而这些问题均来自于加盟商。
黄记煌的命运会不会像小肥羊一样,显然还需要时间去验证。
值得注意的是,百胜中国在近两年也在开发咖啡品牌。百胜中国在2018年开发咖啡品牌COFFii & JOY,主打精品咖啡。招股书显示,截至6月30日,中国有55家COFFii & JOY门店。
与收购黄记煌同样的时间,2020年4月,百胜中国与世界闻名的意大利家族咖啡公司Lavazza Group合作,并成立一家合资公司,以在中国探索及发展Lavazza咖啡店品牌概念。作为合作的第一步,百胜中国目前已在中国上海新开设一家Lavazza旗舰店。
百胜中国一直在做多种本土化、多元化的尝试。然而在2020年百胜中国收购黄记煌以前,除肯德基、必胜客之外,百胜中国其他品牌门店数仅有385家。
来源:百胜中国招股书
百胜中国招股书显示,截至6月30日,集团肯德基、必胜客餐厅数量达到9007家,占9954家总餐厅数的90.49%。一位百胜中国的资深投资者坦言,其他牌子规模都太小,可看性并不大,因此后续给不给力就看能不能继续开更多肯德基和必胜客店,持续扩大规模和赚钱。
“肯德基依赖症”愈演愈烈 新业绩增长路在何方?
依赖过度,适得其反。
在疫情发生之前,百胜中国一直保持持续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 2017年至2019年,百胜中国营业收入分别为77.69亿美元、84.15亿美元、87.76亿美元,增长率由9.69%放缓至4.29%。同期,百胜中国净利润分别为3.98亿美元、7.08亿美元和7.13亿美元,增速由2018年峰值的77.89%陡降至0.71%。
今年上半年,百胜中国录得营业收入36.56亿美元,同比下滑17.43%,下滑的原因主要与疫情期间部分门店关闭、客流量下滑有关;净利润为1.9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亿元下降51.5%。此外,餐厅利润率下滑至12.2%,同比下滑4.5%,原因同样与疫情有关。
在疫情对餐饮业带来重大打击的背景下,7月30日,百胜中国公布其2020年第二季度财报,表示第二季度总收入恢复至去年同期的89%,系统销售额恢复至去年同期的96%。在疫情影响下,二季度仍然保持1.28亿美元的经营利润,并新开169家门店。
来源:百胜中国招股书
百胜中国招股书显示,2017-2020年上半年,作为主力品牌的肯德基和必胜客每年的营收贡献率分别达到92.1%、92.7%、92.2%、92.7%,而来自小肥羊、黄记煌、COFFii & JOY、东方既白、塔可贝尔、到家及电商业务产生的收入贡献率则常年不足8%。
2020年上半年,肯德基营收占比已超过总营收7成至70.5%,而必胜客营收占比则降至20.5%。
如果说营业收入还有肯德基、必胜客两方面贡献占据大头,在利润方面则只剩下肯德基这棵“独木”支撑,出现壮观的“一拖六”局面。
来源:百胜中国招股书
关于同店销售额,肯德基在2018年、2019年分别录得2%、4%的增长,2020年上半年因为疫情影响录的11%的负增长。对于必胜客,则在2018年录的5%的负增长、2019年录的1%增长,2020上半年负增长比率迅速提升至22%。
百胜中国管理层曾表示通过缩小门店、优化成本等方法,花费18个月将必胜客的同店销售额扭亏为盈。然而,目前还没有看到必胜客对集团利润有太大贡献。
业内人士分析,必胜客的发展境况有一部原因是集团对其定位的偏差,随着专做外送的达美乐、“平民西餐”品牌萨莉亚乃至主攻榴莲口味的乐凯撒相继进入市场,西餐简餐进一步细分,必胜客却在融合中式、美式、英式各类简餐为一体的多元化路上拽不回来,定位越来越模糊。
来源:百胜中国招股书
2017年至2019年,在国内肉类价格出现大幅波动的背景下,百胜中国的餐厅整体利润率分别为16.7%、15.7%及16.0%,基本维持稳定。其中,肯德基业务的利润率则一直高于整体利润率,分别达到18.0%、17.9%、17.8%;而必胜客利润率则持续低于整体水平,分别为13.9%、10.3%、11.1%。在2020年上半年因为疫情影响,肯德基利润率依然维持在14.1%,而必胜客则将降至6.4%。
实际上,从2018年开始,百胜中国的营业利润几乎来源于肯德基。数据显示,近14个季度中有8个季度肯德基对营业利润的贡献率超过100%。
过度依赖肯德基业务的百胜中国,未来能否迎来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其主要看点。
此次赴港上市,百胜中国披露了募集资金的用途,将从全球发售中募集的资金净额约为192.74亿港元,其中约45%用于扩大及深化餐厅网络,及继续扩大肯德基、必胜客及其他餐饮品牌的门店数量;约45%将投资于数字化及供应链、食品创新及价值定位以及优质资产。
资料显示,截至6月30日,肯德基及必胜客的会员计划分别有超过2.4亿会员和超过7500万会员,2019年肯德基APP日活跃用户数为1000多万;近六个月,百胜中国更是有约97%的支付通过数字化形式进行。
同时,半年报数据显示,百胜中国上半年的数字订单,包含外卖订单、手机订单以及点餐机订单,占到肯德基销量的86%以及必胜客销量的61%。
百胜中国外送和外带业务持续保持增长,占到了公司销售额50%以上;会员销售额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占到了整体销售额的60%以上;数字订单更为流行,占到了公司整体销售约80%。外卖业务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速,同比增长了36%,贡献了总销售的29%。
百胜中国的餐饮会员数字化使其拥有平台属性,而外卖服务带来的高粘性用户数据也具有巨大的价值。疫情持续改变餐饮用户的消费习惯,也给肯德基数字平台带来了新的机会。业内人士分析,高粘性用户数据平台能为百胜中国孵化新品牌节省启动阶段的成本,其他餐饮品牌对此则望尘莫及。
平台搭好,得有人唱戏。目前,百胜中国这个大舞台上,只有肯德基成为兼具实力与流量的王牌。然而“一拖六”的局面恐怕难以持续太久,百胜中国需要在短期内打造出色的餐饮品牌给予肯德基业务以足够的支撑。
所谓一枝独秀不是春,难得是百花齐放。
(责任编辑:甘承浩)相关知识
IPO视界|百胜中国赴港上市 仅有肯德基一枝独秀
IPO视界|仓促赴港上市 雅城集团难掩业务发展失衡
10多家内地房企拟赴港IPO 上市或成中小房企“救命渠道”
港龙地产赴港IPO“二进宫”,中小房企上市如何迈过“三大门槛”?
10多家内地房企拟赴港IPO 上市或成中小房企“救命渠道”
10多家内地房企拟赴港IPO 上市或成中小房企资金输血的“救命渠道”
上坤赴港IPO丨匠心作品是底气
上半年20家涉房企业赴港上市 小房企、物管企业成主角
IPO视界|建发物业紧随上市潮 独立经营任重道远
扩大销售规模缓解资金压力 年内9家中小房企拟赴港IPO
推荐资讯
- 1北京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出乎意 3798
- 2华为全屋智能AWE2024前 3409
- 3为什么进户线要用铝线 2443
- 4用心服务筑就每一份美好 2024
- 5安吉云上草原售楼处电话&md 1829
- 6杯子送人有何忌讳吗 男人送女 1824
- 7菏泽轻轨线路图已出?看看是不 1718
- 82020年竟有农村拆迁补偿4 1600
- 9探索现代人需求,安放生活理想 1527
- 10松下全屋净水系统:全屋深度净 1479